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2:冬运会刊
北京夺冠 广东摘银~~~
“前浪”带动“后浪”~~~
“小雪花”变身“小雪团”~~~
中国女排主教练蔡斌:~~~
~~~——访河北代表团副团长,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彪
~~~
~~~
“小雪花”变身“小雪团”
北京冬奥精神在“十四冬”传播

  本报记者 王 静

  “世界越爱越精彩,雪花纷飞迫不及待入怀……一起来,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主题歌《一起向未来》在“十四冬”主新闻中心唱响,曾经参与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服务、来自北京的22名学生来到呼伦贝尔,参与了“十四冬”志愿服务。

  参与此次服务的北京志愿者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这些北京冬奥会的“小雪花”们,飘到了呼伦贝尔,变成了“小雪团”,与呼伦贝尔两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共同承担在海拉尔赛区的开幕式、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媒体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这也是唯一一支内蒙古之外的志愿者群体。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王梓博,冬奥会期间在国家体育馆负责观众服务,“十四冬”期间的岗位是在主媒体中心从事媒体服务,虽然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他一丝不苟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不变的。特别是王梓博服务过冬奥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处理解决过比较复杂的问题,相比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的当地同学更有经验,心态也更加沉稳。他经常会与当地同伴交流经验,商量怎么把工作做好,让同伴更有信心。

  “小雪花”们不仅把北京冬奥精神和冬奥经验带到了“十四冬”,分享给“小雪团”们, 同时也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在主新闻中心工作的王琳是海拉尔本地人,既是志愿者,也是回到家乡的东道主。王琳笑言“在两个身份中随时切换”。一到海拉尔,她就为小伙伴们借来精美的蒙古族服装,“哈达要献上,民族华服要穿上,这是蒙古族迎接朋友的重要仪式。”

  王琳说:“小雪花”在专项和指定岗位上提供志愿服务,也从饮食文化、民族文化等不同角度担任着文化传播的使者和桥梁。感受“小雪团们”和当地工作人员的热情微笑,并借由“小雪花”们把这种热情传递给其他人,让人们更加了解内蒙古,了解“十四冬”。

  (呼伦贝尔2月22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冬运会刊
   第03版:冬运会刊
   第04版:冬运会刊
   第05版:冬运会刊
   第06版:全民健身
   第07版:健康快车
   第08版:各地风采
花滑团体赛呈现新格局
“黄金一代”重返冰壶赛场
北京冬奥精神在“十四冬”传播
有信心有决心拿到奥运资格
冰雪运动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公 示
中国体育报冬运会刊02北京冬奥精神在“十四冬”传播 2024-02-23 2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