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轧学超
“从小就看龙舟竞渡,很早就开始接触龙舟。”在广东东莞中堂镇,有一群龙舟的超级爱好者,他们不但很好地传承了龙舟文化,还努力开拓创新,给龙舟带来新的“潮”表达。
广东东莞中堂镇是中国龙舟之乡,中堂龙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从“划龙舟”到“收藏品”,中堂小龙舟文创产业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从事小龙舟模型和小龙头等文创产品的手艺人,在微小处塑造千姿百态,为制作出来的龙舟文创产品赋予了更多“潮玩”内涵,深受市场欢迎,在“潮玩”领域中开拓了新版图,焕发新活力。
中堂镇东向村村民冯沛朝经营龙舟厂将近40年,从十几年前开始尝试制作小龙舟工艺品,其制作程序与传统大龙舟一样,按等比例缩小,非常精美。他制作的小龙舟工艺品远销省内外,深受龙舟爱好者追捧,甚至有海外华人专程到中堂购买。前几年,冯沛朝将手艺传给儿子冯庆锋,现在冯庆锋也成为一名小龙舟制作师傅。
传承父辈经验,冯庆锋坚持手工制作的小龙舟做工精致,船身流水线好,每一块木都拼接无缝,观赏性和收藏性高,深受人们青睐。冯庆锋表示,小龙舟制作需要美术基础、耐性和钻研精神。在父亲的影响下,冯庆锋现在看到一块木料就能在脑海里勾勒出成品的模样。栩栩如生的小龙舟,无论从雕工水平,还是色彩、装饰的运用,不但有传承更有创新。
除了子承父业的,在中堂镇还有一些自己创业的年轻师傅,如马沥村的“90后”“龙船仔”万桂成便是其中一位,30岁的他10年来已制作小龙舟近千条,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今,身处“中国潮玩之都”东莞的中堂镇正在通过一系列保护及扶持政策,不断鼓励年轻人加入龙舟传承队伍,推动龙舟文创产业的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龙舟“潮玩”产品。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各类非遗工艺品评选比赛,联合网络各大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和推广,使得中堂龙舟非遗制作技艺和龙舟文化更好地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