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楠 李 栋
连日来,第74集团军某旅的训练场上,官兵们挥汗如雨、激情十足……据悉,该旅勤务保障营创新运用多种方式,探索出针对性强、实用性好、切实可行的训练秘籍,让官兵带着动力训,带着快乐练,取得良好效果。
告别惯用套路 精准训练出成效
清晨的营区,静谧黯淡得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打破这宁静的是渐渐清晰的脚步声。原来是几名战士在进行耐力跑训练。
该旅勤务保障营充分考虑到官兵个体差异,决定分课目、时段和组别训练,并遴选出各个课目的训练尖子为负责人,拒绝煮“大锅菜”、搞“一刀切”。
某连队下士何钦是队里的“千里马”,但他也有烦恼——3公里遇到瓶颈。不服输的他从网上查阅教材,向班长骨干请教后,发现是核心力量不足,于是便制定了“暴汗虐腹法”——平板撑上推、仰卧屈膝提髋、坐姿剪刀式踢腿、交叉摸膝卷腹为一组,每个动作重复40秒,每组休息1分钟。一个月后,他的3公里成绩已经达到了11分13秒的水平。
营长陈六三告诉笔者,该营每名战士都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科学补差,灵活的安排大大提升了战士们的主观能动性,训练成绩也水涨船高。在营连组织的季度模拟考核中,优良率提高了27%。
巧用便携器材 化零为整促提升
该营卫生连战士周航宇最近对弹力带爱不释手。其实,这是他在军职在线中学到的训练方法,并将其总结为“口袋体能”。
“弹力带轻盈灵活、不能借力,非常适合抗阻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周航宇一边说,一边示范动作。“比如仰卧侧平举时用弹力带能够同时锻炼上肢和核心力量,提升了训练效率。”
继弹力带之后,筋膜球、握力器等便于携带的“口袋训练”器材也“走”进了班排,“住”进了宿舍,助力官兵全方位提升体能素质。
某连队连长赵文清介绍,以往的训练过度注重成绩,导致经常出现“集合完就练、拉出去就跑”的情况。对此,连队积极探索,提出化整为零的训练思路,依据科学理论,将每个课目分为小模块,收集小时间、利用小器材、得到小提升。上等兵周航宇就是使用了这个思路,如今他的引体向上已经进步了6个。看到他的训练效果,战士们纷纷开始跟风。
注重预防伤病 科学训练底气足
“高强度的训练后,应进行三五分钟的整理活动,例如振臂、转体等运动,促进血液回流,使肌肉主动放松。”某连队的学习室里,体能教员曾华建正在为战士传授独创的放松疗法。
某连队政治指导员马宁亚告诉笔者,年初官兵们就定下目标,争创四铁先进单位,但是训练心切,却忽视了放松恢复的重要性,导致后续训练状态不佳。体能训练如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只注重“输出”,而没有“补给”,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为此,该营政治教导员王腾亲自牵头从各连队挑选训练尖子,成立体能康复小组。成员们经过系统学习,总结出放松疗法,并利用训练间隙、政治教育等时机,对放松疗法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一段时间下来,该营训练伤病大大减少,参训率高达95.5%。
如今,这份独特的训练秘籍成了官兵口口相传的“真经宝典”,激发了大家的训练热情,一大批训练尖子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龙虎榜的纪录一次又一次得到翻新,大家练兵备战的活力更足、士气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