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体坛时评
在“冰丝带”度过奥林匹克日

  编辑同志: 奥林匹克日期间,一群小学生走进国家速滑馆,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次活动?

  网友 刘晨锐  

  毛昀哲

  国际奥林匹克日的设立,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密不可分。时钟拨回到19世纪末,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坚信体育之于人格塑造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并由此萌生重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1894年6月23日,当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79名代表共同在巴黎签署《奥林匹克宪章》,现代奥运的蓝图就此绘就。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国际奥委会于1948年决定将每年的6月23日定为“国际奥林匹克日”,旨在鼓励全球各地的人们参与体育运动,践行“更高、更快、更强”(2021年增加“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日前在第39届国际奥林匹克日到来之际,国家速滑馆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北京电厂路小学的25名学生。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前来参加“冰雪向未来”特色活动,探访奥运场馆,了解奥运文化,在“冰丝带”上了一堂生动的奥林匹克课。校长薛东表示:“考虑到五年级组正在开展阅读与写作主题教学,恰好‘冰丝带’有相应的特色活动,而且冰场面向学生开放,于是组织了这样一次多视角、多文化、跨学科的实践活动。”

  作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电厂路小学每逢国际奥林匹克日都会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2023年,北京奥运博物馆受邀走进校园,与师生们以“Let’s move”为口号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体育沙龙。2024年,该校参加“双奥荣耀·冠军同行”活动,让同学们得到了与许海峰等奥运冠军互动的宝贵机会。

  从早些年围绕运动项目策划体验内容,到如今将体育文化融入其中,国际奥林匹克日成为了电厂路小学促进学生五育并举的催化剂。“我觉得每年一次的国际奥林匹克日活动,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触奥林匹克文化的契机。通过体验各种运动,包括以优秀的运动员为学习榜样,都能使他们加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亲身参与此类活动也是在践行这种精神。”薛校长如是说。

  谈及此番国家速滑馆之行,电厂路小学的同学们感受颇多——“作为小记者,我通过实地探访,更深入了解了北京冬奥会的场馆,也积累了更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之前参观过‘冰丝带’,可惜当时没有滑冰,这次终于实现了心愿。自己以后还要提高滑冰技术,要不然体现不出这块‘最快的冰’的能量。”一日行程稍显短暂,却足以给这些孩子留下难忘的奥林匹克记忆。

  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样,国际奥林匹克日也不仅是标注在日历上的纪念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从专业运动员到普通爱好者,每个人都可以以奥林匹克为名,在运动中汲取奋进力量,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体坛时评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需各方携手共进
在“冰丝带”度过奥林匹克日
大手牵小手 运动共成长
广告
中国体育报体坛时评06在“冰丝带”度过奥林匹克日 2025-07-01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