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健康快车
解锁运动发力感

  本报记者  傅潇雯

  运动中,发力感这一常被提及却易被忽视的要素,实则蕴含着运动表现提升与健康保障的关键。发力感,即“肌肉-心智连接”,指进行动作时,能主动感知、识别并精准控制目标肌肉收缩发力的程度与质量,并非单纯“举起重量”,而是“用特定肌肉举起重量”的专注体验,它与肌肉量、肌肉疲劳度及神经兴奋度紧密相关。

  然而,不少人在运动中难以找到发力感,原因多样。肌肉力量不足是常见因素,若目标肌肉群日常使用少、肌肉含量低,神经与肌肉连接薄弱,发力感便难以察觉。以臀部训练为例,生活中腿部是惯用肌群,神经回路发达,练臀时腿的发力感常远超臀部。关节稳定性不足同样影响发力感,关节活动度差或稳定性欠佳,不仅找不到发力感,还可能引发其他肌肉代偿。如腹部训练时,部分人腰椎稳定性差、胸椎灵活度不够,导致腰部酸痛、腹部肌肉发力感弱。长期久坐使身体僵硬,关节调动能力变弱,也是发力感缺失的原因之一。此外,训练前热身不足,直接冷启动训练,不仅易受伤,训练效果也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发力感提升。

  发力感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是区分“完成动作”与“高质量训练”的关键。精准发力能提升训练效率与效果,让目标肌肉受到更深刺激,增肌和力量提升效果远超蛮力或借力完成动作。同时,良好的发力感可预防运动损伤,避免本该发力的肌肉偷懒,导致关节、韧带或其他肌肉承受过多压力。它还是优化动作模式的基础,无论是健身动作还是体育专项技术,感知正确的发力肌肉和顺序是掌握技术的前提。此外,经常有意识地感受肌肉发力,能强化大脑与肌肉间的“通信线路”,提升激活和调动肌肉的能力。

  发力感差在运动中有诸多表现。盲目追求大重量,动作变形严重,全身晃动靠惯性甩起重量,目标肌肉却毫无感觉;练完不该疼的地方疼,如练胸肩膀前侧却手腕疼、练腿腰疼,这是典型的代偿现象;做完一组动作目标肌肉无感,辅助肌肉却酸胀得厉害;无法独立控制肌肉,如做二头弯举时,不能让肱二头肌“峰值收缩”,只是匆匆完成动作。

  那么,如何找到和提升发力感呢?降低重量是关键一步,先用轻重量甚至空手感受肌肉收缩与伸展,专注肌肉本身。正式训练前充分热身与激活目标肌群,如练胸前做“夹胸”或“弹力带绕肩”,让大脑提前“连接”目标肌肉。放慢动作速度,尤其在离心阶段有控制地慢放,增强对肌肉的感知和控制力。注重意念引导,动作过程中默念并想象目标肌肉发力,如“我正在用背阔肌发力下拉”。做动作时用手触摸目标肌肉,触觉反馈有助于大脑确认肌肉工作状态。尝试孤立训练动作,如腿屈伸、蝴蝶机夹胸、哑铃飞鸟等,比复合动作更易找到孤立发力感,适合建立初始连接。还可录制视频复盘,从侧面对比标准动作,检查有无借力和变形。

  对于没有运动基础的人而言,运动神经连结弱,发力感弱甚至没有是正常现象。此时应关注动作完成度,集中注意力训练,随着神经和肌肉连结逐渐加强,身体肌肉量增长,发力感自然会随之而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各地风采
   第06版:健康快车
   第07版:军体之窗
   第08版:体彩天地
科学健身进社区 健康服务“零距离”
西藏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启幕
首都体育学院附属康复医院揭牌
三所“零近视”小学带来的启示
解锁运动发力感
中国体育报健康快车06解锁运动发力感 2025-09-24 2 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