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 畅
今年7月至8月,中国跆拳道协会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覆盖北京、四川、湖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东等五地的专题调研。这场历时一个半月的深度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形式,系统梳理地方实践成果,精准捕捉行业痛点,为跆拳道项目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夯实根基。
中国跆拳道协会的此次调研形成“南(广东)、北(北京)、中(湖南)、西(四川、新疆)” 全域覆盖格局,共组织了5场专题座谈会,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及中国跆拳道协会负责人、地方体育局及跆协负责人、会员单位代表、高校科研团队(如华南师范大学)、校园代表及裁判员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了系列调研。调研议题紧密围绕规划编制需求,聚焦地方实践复盘、行业痛点剖析、发展路径研讨、文化价值挖掘四大核心方向,全面收集基层在会员规模扩张、赛事体系完善、道馆运营困境等方面的一手信息。例如在新疆调研期间,中国跆拳道协会还实地考察了众联博艺体育训练场馆及自治区重竞技运动训练中心等地,通过沉浸式调研,掌握基层训练设施运营、课程标准化建设等实际情况,实现“座谈听意见、实地看实效”的双重目标。
通过调研,中国跆拳道协会听取并总结出各省区市跆协结合各自区域特色,在跆拳道项目普及、服务创新、体教融合等领域形成差异化成果。其中,在北京调研期间,了解到北京跆协如何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扩大会员规模、丰富赛事体系、强化会员服务。北京跆协30余位代表对赛事改革、会员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中国跆拳道协会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参考依据。在四川的调研中,四川跆协分享了竞技人才培养、群众普及推广和体教融合等方面的思考,并针对行业面临的挑战提出前瞻性建议,为中国跆拳道协会“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了实践参考。湖南在开展深化体教融合方面很有特色,其赛事活动覆盖高校、中小学,并打造省级跆拳道示范团,优化基层道馆运营模式,以“示范团”为文化传播窗口。湖南跆协相关人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基层运营、校园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就大众赛事多元化、品势项目发展、行业规范等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还围绕品势项目纳入运动员等级评定、校园特色校申报机制、基层道馆建设标准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在新疆调研期间,中国跆拳道协会听取了新疆跆协在当地推动大众跆拳道普及、规范团体会员管理、完善训练场馆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并围绕发展难题、赛事改革等议题研讨建言献策。广东跆协在调研中介绍如何构建“赛事+培训+公益”的服务矩阵、探索道馆运营模型等发展思路,畅想AI技术赋能,领先提出“智能化跆拳道”的发展方向(如AI训练、趣味社交场景),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前瞻性思路。
调研期间,中国跆拳道协会负责人结合地方实践,多次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核心逻辑,形成统一指导思想,要求统筹竞技与大众协同发展,打破“重竞技、轻大众”传统格局,强化对大众跆拳道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完善青训体系,构建“金字塔式”发展结构。要求坚持市场化与规范化并重,整治行业乱象,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如教练资质、场馆运营规范),鼓励地方协会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确保行业发展不偏离 “育人初心”。同时还要求推进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追溯跆拳道文化根源,创新品势项目内容,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讲好中国跆拳道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在深化体教融合与校园普及方面,中国跆拳道协会要求明确校园跆拳道师资标准,创新校际赛事体系,构建“校馆协同”机制,推动跆拳道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或课后服务,发挥其“强身健体”和“品德培养” 的双重育人价值。同时,要构建多元保障与风险防范体系,完善会员、青训、竞赛、培训、文化五大体系,推出行业标准化文件,疏堵结合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确保项目发展方向与国家体育战略一致。
本次系列调研不仅是中国跆拳道协会下沉服务、倾听基层的实践体现,更直接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撑、凝聚基层共识,并细化规划路径。各地方跆协均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落实中国跆拳道协会指导意见。中国跆拳道协会未来将持续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作,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协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会员服务水平,为广大会员和跆拳道爱好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场调研不仅梳理了当前跆拳道行业的“成绩与挑战”,更明确了“十五五”期间“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型方向,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跆拳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