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健康快车
运动避开四大“雷区”
科学健身避免运动伤害。 新华社记者 任超摄(资料照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也逐步提高,参与运动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有些不恰当运动方式,不仅收效缓慢,反而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日前,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提醒公众避开运动四大“雷区”,合理锻炼。

  “雷区”一:平时不锻炼,假期狂运动

  如果平时运动量较少,肌肉、关节和心肺等器官没有适应高强度运动,在假日猛然增加运动量,很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这种“暴饮暴食”式的锻炼,不但健身效果不佳,反而容易发生危险,较常见的有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等。平时如果工作忙,可选择少量运动,科学健身的基本原则就是安全第一、循序渐进。

  “雷区”二:剧烈运动后“急刹车”

  剧烈运动后千万不要立刻停下来休息,剧烈运动时血液多流向肢体肌肉,由于肢体肌肉强力地收缩,会使大量的静脉血迅速回流到心脏,心脏再把动脉血压送到全身,血液循环很快。如果剧烈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瘀积,造成心脏缺血,大脑也可能会因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症状。因此,健身者应该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使心率稳步下降,并做一些拉伸等冷身运动,消除肌肉疲劳。

  “雷区”三:饿着肚子锻炼

  专家指出,空腹锻炼会导致头晕眼花,甚至呕吐,出现“运动性低血糖”,增加运动损伤的几率。运动前一定要吃一点容易消化的东西,这样也能达到减肥的效果,而且不会因为低血糖而产生不适。应该进食30分钟之后再运动,不要吃脂肪和蛋白质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雷区”四:运动强度过大

  若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强行进行超出自身负荷范围的训练,很容易导致肌肉、韧带等受伤,同样也对坚持运动习惯不利。尤其是初学者刚开始健身时,切勿追求大负荷、长时间、高难度动作训练,而是需要从低负荷、低强度、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然后再随着自身水平提高,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动作难度。锻炼运动强度最好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年龄=最大心率)的60%左右,主观感受是不影响自己的正常说话,或在感到肌肉酸痛前适可而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各地风采
   第06版:健康快车
   第07版:健身视点
   第08版:体彩天地
科学运动助学生迎接新学期
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运动避开四大“雷区”
特殊人群须警惕运动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小动作助节后减重
中国体育报健康快车06运动避开四大“雷区” 2023-02-08 2 2023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