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腾飞 何利军
天刚亮,一名脸圆肤黑的军士顶着高原反应,为战友讲解狙击要领、示范战术动作,细致入微的讲解及行云流水的动作,获得在场官兵阵阵掌声。
他叫王守志,第77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侦察班班长,因素质过硬被战友们称为“铁班长”。谁能想到,五年前他才从步兵转为侦察兵。
蜕变 甩掉“拖油瓶”标签
2010年,王守志怀着对军营的憧憬参军入伍。因为个子小、体格弱,他第一次参加新兵连摸底考核,多个课目就“亮了红灯”。尤其是3000米跑,计时28分多,全连成绩垫底;拉单双杠,他使出“洪荒之力”也没能及格。
眼看新兵连过去了两个月,即使王守志吃尽了苦头,各项成绩依然进步不大。见此情况,新训班长管晓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给他训练开起了“小灶”。每天晚上熄灯后,管班长督促王守志狂练“三个100”,即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
王守志说:“不能让班长逼着练,还要个人主动加练。”他虚心向班排老兵请教科学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抓单杠日复一日,手掌上生了老茧,打起了血泡。为练好3公里跑,他每次穿沙袋背心,天还没亮就出现在跑道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守志的3公里跑突破11分钟大关,并在新兵连结业考核中各项成绩达到优良,成功甩掉“拖油瓶”标签。
苦练 锻造“全能型”战士
下连后,王守志被分配到了整天与电脑、文件资料打交道的文书岗位。面对时间紧、节奏快的工作环境,王守志仍严于律己,每天加完班,还要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能巩固性训练。全连体能测试,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2012年12月,王守志义务兵服役期满,他决定留队,参加了旅组织的预提指挥军士集训。在近百人的“准军士”淬火强能中,他制定了新目标——抓住机会练成“全能”战士。为让自己从中脱颖而出,集训伊始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加练体能、研学教案编写、模拟备课示讲。
3000米跑10分多、单杠引体向上近40个、仰卧起坐两分钟120个、教案编写满分……在一个月的集训时间里,王守志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挑战新难度。集训结束,转改士官的他成了连队的“王牌教练”。
“狙击手在战场上没有第二名!”时隔两年,回忆“西陆猎鹰”那场比武时,他眉头紧蹙,眼神里透出一种紧迫和焦虑感。
那天骄阳似火,负重60余斤长途奔袭,他一路领先,途中开展障碍射击课目比武,因体力透支不慎磕伤了膝盖。他强忍剧痛,一瘸一拐奔向终点时,脸色泛白,豆大的汗珠从面颊滴落。最终,他屈居第二名。
转型 成为“素质硬”班长
五年前,在部队改革大潮中,王守志从步兵转为侦察兵。面对运动狙击、牵引横越等陌生高难课目,和他一起转岗的两名列兵面露难色。
“现在关键期,哪还等得起、坐得住?”身为班长的他带头突围,缠着专业侦察兵“取经”,并利用休息时间加练。烈日高悬,他趴在滚烫的地面练狙击瞄准,摸索呼吸与击发的契合点;细雨绵绵,他穿上雨衣钻进草地练潜伏;风沙戈壁,他加练据枪瞄靶,细研环境、温差对弹道的影响,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类参数和经验……不到半年,他实现转型,成为了战友们眼中素质硬、敢碰硬的“铁班长”。
一年前,王守志跟随上级赴塞北参加跨区对抗演习,他所在班担任穿插破袭“蓝军”任务。红蓝对抗已持续五昼夜,他带领侦察小组穿插百余公里,排除万难突入“蓝军”腹地,对重要目标实施侦察破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