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敏
11月12日,3万名来自国内外的选手将齐聚南京,在山水城林间驰骋竞速,用奔跑和速度体验南京的开放活力、生态魅力,共呈竞技盛宴。
作为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之一,南京马拉松已成为南京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是市民及游客了解南京城市形象和体育内涵的载体,也是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南京建设世界体育名城的重要途径。
今年,南京市江宁、溧水、浦口、仙林、建邺、高淳等区域都已成功举办了各具特色的马拉松赛事,南京市马拉松赛事活动总参赛人数近6万余人,全民健身的激情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南京市民爱上了路跑运动。随着南京市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功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亲民、便捷、智慧,骑行、路冲、飞盘等多样的户外运动也逐步“出圈”,市民可随时随地享受运动的快乐。
今年南京已完成“新改建5个体育公园、100公里健身步道、15个百姓健身房、40片灯光球场”的体育民生实事项目,到2025年,南京市将建成室外灯光球场200个、“百姓健身房”50个,具有南京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基本建成,南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2平方米。到2035年,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将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0%以上。
举办超万人的马拉松赛事活动,背后展现的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核”实力。南京曾成功举办过青奥会、亚青会、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南京赛区)、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60多项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今年,2023年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南京站)、2023年中国街舞联赛(南京站)、2023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南京站)、2023南京·大学生赛艇公开赛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先后落户南京。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在南京举办的赛事参赛人数已超7万人,赛事带动客流84.3万人,带动相关消费9.1亿元,全网点击量达4.02亿次。因体育赛事拓展的消费场景接连“上新”,消费链不断延伸,赛事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持续有益的影响。
11月,南京市将举办市级以上体育赛事16项,除南马外,既有备受大众喜爱的足球、篮球赛事,也有风筝、路跑+桨板等新兴赛事。“在家门口观赛参赛”将成为南京市民的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