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张杰 胡正伟
3000米跑、单杠卷身上、400米障碍……近日,笔者走进第78集团军某旅综合体能训练场,见到该旅官兵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在不同区域组织各项体能训练。
“将训练场地按照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就能同时开展不同课目训练。”该旅领导告诉笔者,这是他们探索集约化体能训练模式,确保场地不再闲置、器材不再轮空、人员不再漏训,提升整体训练质效的探索与实践。
统配力量 提升教学组训效果
“以往,由于体能训练骨干少,教学力量不足等原因,致使有的专项体能课目训练效果不理想。”该旅领导介绍,他们通过统筹全旅组训资源,让一些训练尖子在自身优势课目上挑担子,鼓励他们独立编写教案、大胆开展专长任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训练场上,某营正在对400米障碍、山羊1练习等多个专项体能课目进行集中组训,课后各专业教练员集中解疑答惑。该营营长介绍,他们遴选了一批素质过硬且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担任军体教员,并采取“小专业大集中”“大专业小集中”的方式,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满足全营官兵的组训需求,缩短了重难点课目训练周期,提升了训练效率。
该旅作训科一名参谋告诉笔者,下一步,他们还将结合旅里遂行任务特点针对性组织教练员培训,充分发挥“专长任教、专职组训、专场考核”优势,确保官兵参训有效率、考核有标准、评价有体系。
整合资源 优化训练保障条件
数九寒天,北疆大地风雪阵阵。该旅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室外常常被大雪覆盖,体能训练的器材和场地难以得到合理利用。为更加合理调配体能训练必须的场地、器材等资源,该旅在对现有训练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还相继建立了综合训练中心、体能训练馆等多功能训练场馆。各营连按计划轮流进驻、循环使用,实现了组训力量集中调配、训练场地集中轮换,保证了训练场地和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达到单位时间内满负荷训练的目的。
此外,该旅还在5项基础体能训练课目的基础上,为官兵科学搭配专项体能训练项目。通过训练场地集中统筹、训练器材统一保障,不断提升训练资源利用率,并以“点名制”体能训练模式严格落实官兵体能训练,确保人人参训,人人能达标,精准落实复训补训,很好化解了偏训漏训情况。
区分层次 科学制定训练方案
在某连干部张伟建的手中,笔者发现一份特殊的体能训练计划,里面不仅按照个人成绩和相应课目掌握程度分层分级进行因人施策训练,而且在一些稍有难度的专项体能训练上,义务兵也不再是不被重视的看客。训练场上,不同课目的体能训练教练员分别在科学施训,尽管官兵们人人都是大汗淋漓,但他们的训练热情却只增不减。
“以往专项体能训练计划不细、内容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官兵参训热情调动不充分,训练质效提升缓慢。”该旅某营营长介绍,他们按照“摸底考核、按绩分组、针对训练”步骤,先通过逐一考核建立个人训练档案,再区分层级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让官兵拥有更多训练自主权,有利于结合自身实际练精专业本领、补齐短板弱项。
战士李超训练刻苦,多项体能训练成绩名列前茅,唯独400米障碍是他的短板弱项。军体教员就为他专门制定补差计划,在最近一次专项体能课目抽考中,李超的400米障碍成绩达到良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