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体坛时评
当运动会变成一堂大课……

  孙婧秋

  前不久,各地中小学运动会的发令枪声一次又一次响起,流连之余,感觉如今的校运会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记得小时候,运动会往往是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的展示舞台,他们大多身兼数项,一次次英姿飒爽地站上赛场。相比之下,其他学生则拿着零食聊着天,享受着难得的不用坐在教室里的时光。学霸们还不忘在喧闹的看台上打开练习册,生怕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

  当前,全员运动会已在各地校园流行:学生、教师,甚至家长也参与进来,活动从单一的竞技比赛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运动会不仅是速度与力量的较量,更成为融合科技与创新、连接家校与社会、深化育人理念的综合实践大课堂。

  多学科融合为运动会带来新气象。深圳一所学校将体育与物理结合,开展“马德堡半球”拔河比赛、克服重力做功比赛、巧用大气压强做功比赛等;宁波某校运动会上,小学生自制载人探月车,模拟运输、计算、采集过程,将数学与科学知识学以致用;北京一所小学将传统武术结合名著故事排成舞台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贯穿运动会始终。体育与多学科融合不是生搬硬套的炫技,而是让运动生活、运动体验真正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和吸引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桥梁。

  现在的运动会还把学校的“围墙”打开,之前参与感不强的家长纷纷施展所长——医生开设运动损伤防护微课堂,工程师指导孩子们设计纸质桥梁进行承重比赛……还有一些学校邀请父母同场竞技,参与亲子游戏。这样的运动会既激励学生的运动热情,又能促进家庭形成运动氛围,成为家庭与学校间的纽带,助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更重要的是,过去运动会中“胜者为王”的竞技逻辑正在同“助力成长”的价值导向融合,育人理念深化使运动会承载起更丰富的教育内涵。武汉某小学鼓励学生设计比赛项目,并制定评价标准;苏州一学生用力转动轮椅参加田径比赛,赢得师生的热烈掌声和欢呼;河南一学校将师生重新组队,通过一系列团队配合的趣味游戏增进师生情感……运动会成为人格培养的重要场域,孩子们通过参与逐渐养成创新、协作、平等、公正等品格,这在很大程度上比单纯的体育技能培养更为珍贵。

  在运动会这堂生动的大课上,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体育技能,还有如何找寻并发挥自身优势、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理解健康生活的意义,等等。当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经历失败与成功,在团队协作中理解责任与担当,在科技互动中培养创新思维,他们将因这样的运动会而长久受益。

  从更宏阔的视角审视,运动会模式的创新折射出尊重个体差异、强化社会联结、追求全面发展等理念。让每个孩子能在运动中健康成长,这应该是学校体育最朴素、最本质的追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赛场纵横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体坛时评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当运动会变成一堂大课……
从“那个粉丝”变成“这位老师”
打造更火热的假日体育
广告
中国体育报体坛时评06当运动会变成一堂大课…… 2025-05-06 2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