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萌
从宁夏的村舞交流展示到新疆的群众舞蹈大赛,从贵州的特色斗舞会到河南的村舞文化合作社,村舞近日以多样的形式在乡村大地绽放光彩,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宁夏:体育搭台 农产品唱戏
“大地流彩·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村舞交流展示活动”近日在宁夏灵武市梧桐树乡杨洪桥村落幕。这场活动吸引了全国28个省区市的村舞爱好者齐聚一堂,他们用灵动的舞姿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
村舞作为“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创新推广的“村字号”体育品牌活动代表。活动涵盖“舞出时代风”乡村舞蹈和“舞出中国味”乡村传统体育两个项目,包含广场舞、武术套路、太极拳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多元性。
为了推动农民体育活动与农产品展销、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本次村舞活动同期举办了村舞共创营、非遗民族秀、乡土风物集等多元体验项目,吸引了上万人次参与。在梧桐乡野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设置的83个展位,汇集了宁夏22个县市区的300余种特色美食农特产品。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地道的宁夏特色小吃,还能买到宁夏枸杞、莎妃蜜瓜、沙坝头西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这种体育与农产品展销相结合的模式,为宁夏的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
新疆:“我们村的舞”点亮乡村经济
2025年“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在近日乌鲁木齐市文化公园收官。自4月启动以来,新疆各地掀起了参与热潮,大赛期间直接参与人次超过460万,举办各级赛事近3000场,抖音平台“我们村的舞”话题播放量突破1.5亿次。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县市乡镇累计举办初赛111场次,740支队伍、近万名群众用舞步展现了村庄的新面貌。随后,各县市及兵团通过12场半决赛的激烈角逐,从159支队伍中选拔出13支队伍、396名选手站上州级决赛舞台。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向阳表示:“从春到夏,从田间地头到文化广场,各支队伍以舞蹈为纽带,展现了乡村文化的活力,带动了经济增长。”下一步,伊犁将组织获奖优秀节目前往乌鲁木齐参加自治区“我们村的舞”展演活动,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贵州:“斗舞会”创新方式拉动消费需求
“在抖音上刷到的贵州斗舞会,特意从重庆开车来现场感受,搞得真不错,比在抖音上看更有氛围感!”重庆游客王宁对贵州斗舞会赞不绝口。
余庆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余庆县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贵州斗舞会”,以“斗舞会+烟花舞龙表演+露天DJ”等创新方式,融入余庆高矮人舞、钱杆舞、花灯戏等非遗文化元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体验。这不仅拉动了余庆景区景点旅游、烟花、余庆干净茶等产业的发展,还使得游客对餐饮、住宿等消费需求日渐增大。
据统计,“贵州斗舞会”开办以来,吸引各地游客197.25万人,接待过夜游客30.71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实现人均花费1085.16元,同比增长2.73%。这一系列数据证明了“斗舞会”对贵州乡村经济的强大带动作用。
河南:“村舞”文化合作社走出市场新路子
自2020年以来,汝州市深入挖掘整理流行的“铁圪塔”舞、大铜器舞等原始舞蹈资料,将其融入现代的“打铁梨花”舞、铜器舞、龙鼓舞中,并结合群众喜欢的广场舞、交谊舞、戏曲舞、独舞等,形成了独具汝州特色的村舞文化。
近年来,汝州市积极组织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的村舞交流活动,每年达670场次,市级展演交流24场次,地市级、省级展演交流8场次。通过这些活动,汝州“村舞”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为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
目前,汝州市已有8个类别的88支“村舞文化合作社”在市场中备受青睐,前景可观。每年创收130多万元。其中,汝州市南关铜器舞蹈文化合作社发展成员180余人,每年商演收入20多万元;汝州市米庙镇安庄村龙鼓舞文化合作社40多名队员,自2024年5月至10月已创收17.3万余元;汝州市西东铁梨花文化合作社每年商演收入16万元;汝州市北刘村舞蹈文化合作社每年收入3万余元。汝州村舞文化呈现出自立、自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各地村舞活动蓬勃开展,既展现乡村美景与文化底蕴,又丰富消费场景,在《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等政策助力下,为农产品市场繁荣筑牢根基,推动乡村经济腾飞。未来,村舞将持续释放活力,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