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瑞君 翟临杰
3公里跑、单杠引体向上、仰卧卷腹……仲夏时节,由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基地承训的总队文职人员(军队文职人员被称为“孔雀蓝”)培训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课堂上争相提问、跑道上全力冲刺、会操场上奋力拼搏的场面,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训练画卷。
此次培训,注重提升文职人员第一任职能力,在军体训练方面,着力在夯实基础军事体育项目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培养文职人员掌握部队军事体育训练方法,为下步提升自身训练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真把式”传经送宝
“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要注重发力时机,合理分配体力……”训练场上,班长刘志豪就器械训练这一内容,给文职人员讲解训练理论。作为已当兵12年的老兵,刘志豪在总队和支队组织的器械比武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对如何高效开展器械训练有着 自己的理论体系。
“教练员是军事体育训练成效的关键,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官兵基础体能训练质量。”培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大部分文职人员军体训练零基础的实际,他们充分发挥优秀教练员引领作用,让精通组训施教的“真把式”担负教学任务,为文职人员军体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间,教员们根据文职人员军体训练知识盲点,采取理论授课、示范教学、实操训练等方法,指导文职人员掌握体能训练基本方法,对大家存在的疑问进行现场答疑,解决各种问题。文职人员田峰自身体能素质优异,在集训队组织的摸底考核中排名靠前,但对如何更科学的提升体能成绩,还缺少足够的底气。通过这次集训,在教员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理论功底有了很大提高。田峰感慨道:“有了专业教员的指导,我有信心把体能素质提升一个档次。”
“小目标”强固体能
“从以往培训情况来看,少数文职人员重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但是轻体能锻炼,往往在部队工作时没有说服力。”培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文职人员自身军体素质不过硬,在部队工作明显底气不足,每次组织体能考核也让他们分外头疼。
为此,培训队引导文职人员人人制定“小目标”,结合自身素质针对性地制定基础体能训练计划,利用早操、下午体能训练等时间,采取集中组织、以老带新、个人自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让每名文职人员练有目标、赶有方向。同时,利用荣誉墙、宣传栏等载体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文职人员比着训、争着练的劲头。
“以前总想着只要干好自己的业务工作就够了,现在我明白了,要想在部队干得出色,不仅要掌握业务技能,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自身体能素质练过硬。”文职人员曹禹虽然军体训练理论掌握比较好,但由于体能不足,考核成绩不够理想,在定好自己的“小目标”后,他每天记录自己的“小进步”,经常与教员请教训练方法,体能成绩在短时间内就有了明显进步。
“体能基础搞扎实,部队工作有底气。”培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小目标”,让文职人员在训练中动力十足,成效也十分明显。
“勤轮换”提升效率
“停!各组交换场地。”走进该基地训练场,笔者发现不大的训练场地被划分成了三块区域,同时进行3公里跑、引体向上以及仰卧卷腹三个课目训练,现场“器材不闲人不停”。
在上批培训队训练中,少数单位军事体育及格率不到80%。调研后发现,症结就在场地器材应用不合理。虽然大多数单位训练时长达到了要求,但因个人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已经练得炉火纯青,有的还需补齐短板弱项,受困于场地器材有限,导致该提高的缺乏器材训不到,已精通的困在一个场地反复练。
为此,他们按照单位建制,合理划分训练场地,班级间进行场地轮换使用,实现一场多用,训练场地闲置、器材轮空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此外,他们还提出“过关升级”理念,根据训练水平将受训者划分梯队,搞好科学分类,而后根据受训者素质轮换使用场地器材。
“文职人员军事体育考核,单杠引体向上优良率提升21%,说明这套组训模式效果显著。”培训队相关负责人看过军事体育考核数据称赞道。据了解,下一步,该基地将持续破除组训施训的僵化思维,加快组训模式创新优化,全面提高部队军事体育训练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