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8:体坛聚焦
“知心大哥”龙林桥托举十环愿望
  龙林桥(右一)帮助运动员调试器材。

  梁  琰文/图

  最近,国家射箭队教练龙林桥比平时更忙碌一些,队员们刚刚结束西班牙世界杯的征战回到国内,接下来还面临着世锦赛的参赛任务,比赛器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一调整。“龙教练,我的弓弦得涂点蜡”“龙教练,您来看看我的靶面”……器材上遇到大小事,运动员们都会习惯性地唤一声“龙教练”。

  接触射箭项目25年,龙林桥完成了从射箭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身份转变。“射箭项目的运动员不光要练好技术,还得‘玩’好器材。”这是龙林桥二十多年来的感悟。除了完成日常的教练工作,龙林桥还负责管理队员们的比赛器材,他的背包是个“百宝箱”,望远镜、螺丝、扳手、胶水、胶带、防滑粉……各种工具一应俱全。

  第一次见到龙林桥是在国家射箭队器材室,慢工出细活,当时他正在一点点地组装箭支。“运动员训练的时候,我会抽空到这里弄一下器材。”龙林桥介绍道,奥运会前工作量加大,他常常需要把器材带回宿舍继续加班,有时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但是早上6点10分的闹钟铃响后,他会马上起床洗漱收拾,赶在运动员集合之前到达集合地。由于长期低头干活,龙林桥染上了“职业病”——低头久了脖子不舒服,手上也磨起了厚厚的茧子。龙林桥表示,教练组对器材的要求始终如一,“我们对器材管理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做到准确,并和运动员达成共识,让他们在场上比赛很踏实、舒服,没有任何器材顾虑,只需要专注比赛。”

  挑选合适的箭支是一门“技术活”,目前选箭有机器和人工两种方式。一位业内人士高度评价龙林桥的选箭本领:“他选出的箭有时比机器还要精准。”要想选出好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从切割到组装,要做到每一支箭完全一致,之后要用光杆箭在室内30米靶位进行校选测试,淘汰不合适的箭支,贴好羽片之后再交给运动员到室外70米靶位不停去发射,选出最终的比赛用箭。”龙林桥介绍道。运动员在实际发射过程中选出箭支,是选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龙林桥认为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与运动员的配合,“决定一支箭是否留下,需要排除环境的干扰,和运动员沟通自身感受,还要参考调整器材以后运动员的动作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选箭过程中龙林桥和队员的高配合度,来源于他和队员们平时建立起的良好关系。“昨晚睡得好不好?”“抹上防滑粉以后还疼吗?”在国家射箭队,龙林桥像队员们的“知心大哥”,常常给运动员做思想工作,他是主教练和队员之间的桥梁,“运动员会和我抱怨训练苦,我也会告诉他们要理解教练。我的‘桥梁’很多,这一条那一条……”龙林桥笑言。

  曾经当了10年射箭运动员,龙林桥始终没有进入国家队的机会,转型成为教练后,他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国家队,已经跟随队伍“战斗”了两个奥运周期,现在是他和国家射箭队并肩作战的第三个奥运周期,他自己也从一名助理教练升级为教练。在此期间,他直言自己成长了许多,“我曾经配合过的几个外籍教练,他们的要求都不一样,从‘做事要快’到‘不要犯错’再到‘做事细致’,为了达到他们的要求,我的自我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在我每天进行复盘、提前安排事务……”

  龙林桥目前和爱人育有一儿一女,老大出生时他不在身边,感到十分遗憾,因此老二出生时他特意算好了时间,但是因为临时的工作安排加上孩子早产,也没能见证孩子出生。由于工作原因,龙林桥每年陪伴家人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但他每天都会和两个孩子视频通话,结成了亲密的“网友”关系。谈起小家,龙林桥总觉亏欠,但他对射箭项目的热爱深种,从清晨到日暮,龙林桥都在教练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射箭项目发展散发光和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体坛聚焦
   第06版:体坛聚焦
   第07版:体坛聚焦
   第08版:体坛聚焦
“幼儿园园长”顾婉璇护航跳水梦想
“知心大哥”龙林桥托举十环愿望
“候鸟教练” 吴生君守护车轮远航
中国体育报体坛聚焦08“知心大哥”龙林桥托举十环愿望 2025-07-25 2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