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刚 王 杰
近日,第77集团军某旅训练场上杀声震天。在刺杀训练区,高炮连官兵正在进行刺杀基础动作强化训练。战士们紧握木质训练枪,眼神锐利如鹰,弓步前刺、防左下刺……动作迅猛凌厉,每一次突刺都带出破空锐响,每一次防御都稳如磐石。新兵罗剑涛完成了一组漂亮的连续突刺反击,枪尖精准命中靶心,赢得了班长的点头认可。
然而几周前,罗剑涛却是连里“头疼”的对象。他的突刺动作看似凶猛,却总是发飘不稳,收枪动作不到位,在对抗练习中极易被对手抓住破绽反击,一度让他信心受挫。班长徐志勤主动靠前帮带,针对罗剑涛力量转化效率低、身体协调性不足的问题,专门开出了“方子”:一方面详细讲解“蹬腿-送髋-转体-发力”的四步突刺核心发力链,拆解动作要领;另一方面,利用休息时间带他进行负重深蹲强化腿部爆发力、平衡垫站立提升核心稳定、以及模拟对抗培养动作连贯性。短短半个月,罗剑涛的动作变得干净利落,力量传递流畅,在连队刺杀小比武中进步明显,找回了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课目简介:刺杀是《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中的格斗类基础课目,更是锤炼军人近战能力、培育血性胆魄的“精神利刃”。它通过模拟近身搏杀的对抗形式,重点提升官兵的力量素质(尤其是爆发力、核心力量)、协调性、反应速度和战斗意志。在现代化战争中,虽然是热兵器主导,但掌握基础的冷兵器格斗和刺杀技术,对执行警卫、巷战、反恐处突等特殊任务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战价值,是军人在极端环境下近身制敌、守护自身安全的“最后防线”。
经验分享:掌握刺杀精髓,关键在于“力发于根、形整于一、意注于锋”。相比单纯强调力量,刺杀更注重力量的协调爆发与技术的精准运用。其核心难点在于:全身力量的顺畅传递(脚、膝、腰、臂、枪尖形成合力)以及面对“敌情”时的本能反应和动作组合应用。
基础动作突破(以弓步突刺为例)可细化为四步循环:①蓄势蹬地: 预备用枪姿势稳固,后脚用力蹬地;②送髋前压:借助蹬地之势,快速送髋,身体重心前移下沉(注意保持重心稳定,不冒进);③转体发力:腰腹核心发力,带动上半身协同转动,力量沿肩、大臂、小臂传递;④刺击定位:手臂猛力前伸,手腕下压,枪尖沿直线刺出,力达“枪尖”,刺后迅速(短促有力)收回成预备用枪姿势。
对抗意识培养不能仅做“空架子”,而要在熟练掌握单个动作后,融入模拟对抗练习,例如对刺靶快速连续突刺、不同角度的刺防组合训练、带有口令反应的对抗练习等,从而培养在动态环境下的攻防转换能力和果敢作风。同时,辅助训练强化也必不可少。对于力量薄弱或协调性差的官兵,可针对性地加强以下训练:负重弓步蹲,以强化支撑腿的爆发力;药球核心转体抛接,模拟发力链;静力性马步持枪,增强稳定性;快速短距离冲刺,提升神经反应与启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