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一位23岁的青年提着一只藤箱,离开广州。9月他辗转抵达陕西洛川,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学习,并于12月转入延安抗大总校。
这位青年原名黄清荃,毕业于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由于仰慕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改名为“黄烈”。
1940年初,黄烈被调至贺龙领导的八路军第一二○师,担任政治部宣传部文娱干事,并加入“战斗篮球队”。
建队之初,“战斗篮球队”连一套像样的队服都没有。黄烈灵机一动,号召队员将灰布剪成长条,拼成“战斗”二字,缝在背心上,以此作为队服;至于裤子,则因条件所限,各色各样,无法统一。某次冬日练球,寒风刺骨,队员们却舍不得穿棉衣,上身赤裸,只穿着棉裤在球场奔跑。贺龙看到后询问缘由,随即便让供给部为每名队员赶制了一套队服。“战斗篮球队”这才真正穿上了统一的服装。
“战斗篮球队”作风顽强,英名远扬。1941年,朱德同志赠予他们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疆场勇士 球场健儿”。1942年9月,在延安参加“九一”扩大运动会期间,毛主席接见了全体队员,并称赞道:“你们在贺师长的领导下,一面打仗,一面开展体育活动,这很好嘛!”


                                        
 前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