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斌
2025年春节假期刚过完,乙巳蛇年的第一场大型冰雪赛事就来到了美丽、热情的哈尔滨。提到哈尔滨就不能不说坊间热议的“尔滨”服务,我在这次亚冬会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气温和与之对应的热情。
这次亚冬会之旅是我入职以来参与的第一个综合性赛事。出发之前,对冰雪覆盖的北国风光充满向往,也希望到哈尔滨来挑战一下低温环境,测一测自己的适应能力。飞机落地,掀起机场通道的门帘走向摆渡车,从未感受过的冷空气迎面而来。寒风扫过我的脸颊,像极了刀片划过的感觉。从摆渡车到行李提取处的路上,太阳将要落山,阳光扫过只觉得一阵暖意,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媒体注册、大巴接驳一气呵成,等到车辆行至酒店,办理入住、发放物品也是衔接自然。志愿者们热情引导,虽身处千里之外的冰城,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家。
第二天,我乘坐媒体巴士从酒店前往冰壶赛场采访,一路随处可见亚冬会的标语、旗帜、条幅、吉祥物。结束采访,从冰壶比赛馆到达主新闻中心,迎面遇上的是更丰富和贴心的各类服务,除了赛事相关信息和媒体工作保障外,书画书法展、亚冬会历史展览、哈尔滨和亚冬会的城市推介视频等让人大饱眼福。
2月7日晚,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正式开幕。距离开幕式举行还有半个小时,我来到场馆周边采访,向忙碌在不同岗位上的人了解他们对本届亚冬会的期待。医疗服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了团队的组成、上岗前做过哪些培训等等。正说话间,一位前来观看开幕式的观众眼睛出了点状况,大家随即进入工作状态。不一会儿,他们帮助这位观众缓解了不适,行动迅速专业,处置细心热情。我又采访了几位保洁、安保工作人员,作为哈尔滨本地人,他们话里话外体现出的是满满的自豪感。当然还有志愿者们,他们在寒夜中忙前忙后,身影穿梭于场馆内外……
短道速滑比赛开始,我第一次和众多同行一起挤在混采区等待赛后的“新闻大战”。短道速滑项目将产生本届亚冬会首金,再加上明星选手云集,决赛堪称世界级较量,这些因素都让混采区的名额和位置之争“热”得不行。为了占据采访的C位,我早早出发,拿到了001号采访袖标,抢占到了最好的位置。然而,短道速滑是意外频发的项目,比赛过程一波三折,失误、犯规、被犯规接踵而至。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下午一点半,我的心情跟随着中国队的表现而起伏波动。最终,中国队在第一个决赛日的最后一项终于拿到金牌。这或许和我们每个人在各自赛道上的情况都很相似吧——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对,绝不放弃,拼搏到底,只要坚持下去,希望就在前方。
亚冬会各项赛事还在继续,我将继续追踪中国选手的每一个拼搏故事、每一个闪光时刻。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进步,向着希望而行。